方寸现日月,鼓掌见真章——衡水内画


“方寸之内显日月,股掌之上惹人怜”这句话形容的就是内画。内画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工艺,与鼻烟、鼻烟壶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鼻烟是将烟草泡制并混入香草、香料花露研制成赫黄色粉末有消寒辟疫功效在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以贡品传入中国。到清代,这种宫廷用品已传入民间,出现人人相见递烟壶的习俗,人们嗜好鼻烟,并争羡收藏器皿,这种习俗促使鼻烟壶的制作越来越精良。

画1.jpg

乾隆末年,内画鼻烟壶诞生。鼻烟壶内画艺术为中国独有,是集中华民族艺术精华的袖珍艺术品,因在水晶或磨砂呈乳白色鼻烟壶内壁上绘画而得名。掌心般大小的烟壶,只有笔杆粗细的壶口,艺术家们凭精湛的书绘艺术,以细小的特制勾笔伸入壶内,反向绘画和写字,从外观赏,内画使鼻烟壶工艺达到精美绝伦的水平,被世界称为不可思议、鬼斧神工的艺术。

画5.jpg

中国业界将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派。其中冀派内画发源于衡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艺术之乡”,是衡水三绝之一。

冀派衡水内画的创始人王习三 ,是京派老艺人叶仲三之子叶晓峰、叶奉祺的第一位外姓弟子因此衡水内画叶派厚朴古雅又揉进了鲁派细腻流畅,同时把国画的皱、擦、染、点、勾、丝等技法引入内画,相辅相成,将国画技法发挥的淋漓尽致。

画6.jpg

王习三从剪落的电线头中受到启发,自创了金属杆钩毛笔“习三弯钩笔”,其笔杆直弯,随创作需要可任意改变,比鲁派笔更灵活耐用,成为冀派的特征性工具。

画4.jpeg

衡水内画因其独特的绘制工艺受到百姓广泛喜爱,不断创新。1981年,开始尝试用油彩做肖像内画,终于在不断实验摸索掌握了油彩内画技法,打破了传统单一水彩作画的局限,使内画的图、形、神达到炉火纯青地步,被称为“中西合壁”的创举。

“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小的一支鼻烟壶,内里暗藏着大千世界,令人感叹,此乃人间精品!


注:本文转载自中国配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