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陶瓷神话——磁州窑


瓷器在中国已经有八千多年的历史,但“磁州窑”一名最早却来源于宋代,实际上,磁州窑起源于75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的陶器制作工艺,此后经历千百年的漫长时光和发展,至宋代时鼎盛,成为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间窑系,也就有了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

,磁州窑的发展非常繁盛在长期的陶与瓷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风格独树一帜的特征,构成了磁州窑产品的体貌,它的产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须的盘、碗、罐、瓶、盆、盒之类的用具,线条流利、自由奔放。

北宋1.png

宋代作品以白地黑花、刻划花、窑变黑釉为主,其中以珍珠地划花最具时代特色最为著名,到了北宋中后期,器形较前期有所增加,在原有器形基础上也呈多样性变化,并增加了一些仿定的碗和钵类的器物;在装饰上承袭了前期的技法,并发展了白釉剔花,新出现了黑釉剔花,剔花就是将纹饰以外的底子剔去,使纹饰具有浮雕感,花叶上再划以花芯叶根,剔出底子而露出黄褐色的胎色,达到烘托白色或黑色主题纹饰的目的。

北宋2.png

另外,鼎盛时期的磁州窑在纹饰上的装饰手法以釉下彩绘为主,用毛笔醮釉料在胎体上绘制花纹,这时期的纹饰题材不拘一格,具有特殊的美感和鲜明的时代性,大部分是来源于民间生活,取材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人物故事,生动亲切,情趣浓郁而富有幽默感,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窑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开启了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布局上以传统的中国画写意手法结合图案变化特点,画面简洁生动,图案以动物纹、人物纹及常见的婴戏图为主;同时还大量题写诗文做器物的装饰,有民谚俚曲,规劝箴言,吉祥语等等,完全采用民间白话语言,既增加了民间文化气息,又具有吉祥之意,故深受百姓喜爱。

北宋3.png

磁州窑发展到宋代,无论是量还是质都有了很高的延申及飞跃,为金元及明清时代瓷器的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


注:本文转载自中国配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