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宋辽金元这四个朝代是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时期,在这个历史阶段,也许你听过有名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谋求变法的诗人王安石,精忠报国的岳飞等等,在感叹这个时期的伟大人物时,也不禁想到这个时期令人颤栗及混乱的政治局面,经济的倒退,文化产物的损坏殆尽等。可就是在这样如此不堪的局面下,磁州窑还是小心翼翼的延续下来,后期而又慢慢回到巅峰,这点让人好奇不已。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在辽这个历史时期,磁州窑的瓷器是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辽代陶瓷在造型上呈现出敦厚凝重,古朴雅致,同时吸收了唐宋时期瓷器的特点,不仅有模仿定窑、磁州窑风格的瓷器,还有带有鲜明特色的游牧民族瓷器,这个时期独创出造型有凤首瓶、鸳鸯壶、四方四角盘、高足杯、落盒、盏托等,这些造型属辽代独创,既实用又美观。
辽代时期磁州窑在胎体上普遍施以乳白色的化妆土,并且存在露胎现象,盘、碗等圆器里面大多施满釉,但是底足和足内无釉让这个时期的磁州窑瓷器有了一丝无法弥补的遗憾。
在釉色方面,辽代瓷器基本上是以白釉、黄釉、绿釉、“三彩釉”为主,兼有黑釉、紫釉、蓝釉、红釉、酱釉、茶叶末色釉等彩釉,也有各种描金器和搅釉器的存在,釉色丰富,其中的白釉多作为黄、绿釉的衬托;黄釉多施于各种花卉;绿釉多施于各种花叶,三彩釉通常是把“白黄绿”三种釉色,施于同一器上,釉色绚美绮丽,十分独特。
辽代在陶瓷上的纹饰图案一方面受到了中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也把草原民族的生活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纹饰多为花卉、动物、人物等,其中以花卉纹居多,契丹人最喜爱的莫过于牡丹。而装饰工艺手法也十分多样化,有印花、划花、刻花、剔花、描金等十余种,这个时期磁州窑制作过程中,有时并不是仅仅使用一种装饰工艺,而是多种工艺联合并用,从而使纹饰更加灵活多变,既美观又实用。
总体来说在辽这个历史时期,由于有很多大小战乱,损坏了不少前期唐朝遗留下来的瓷器,但由于磁州窑是民间窑厂,古代人们对瓷器使用的看重,所以一直没有停止对瓷器的研究与制作,无论是在造型和胎体上,釉色和纹饰上,以及装饰工艺上都有了进步。到了宋代不知道磁州窑会是怎样的面貌呢,我们一起期待一下!
谷子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