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直径60米的金色火环在夜空中炸裂成流星瀑布,铁水与星辉共舞的奇景,正在河北张家口涿鹿县河东镇张各庄村续写传奇。这项传承近140年的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绕花",以钢铁为墨、离心力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挥洒出震撼的东方美学。
据《涿鹿县志》记载,"绕花"起源于清末牧羊人以铁水驱兽的智慧实践。邢氏家族历经六代改良,将最初巴掌大的小火笼发展为直径60米的"火树银花"奇观。2023年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冀政发〔2023〕15号)。2025年春节期间,东窑沟村文化广场上,2米高花杆顶端的铁笼旋转如风,4公斤废旧铁锅熔成的铁水借离心力飞溅,在直径60米的圆周上形成持续10分钟的"火瀑金花",引得央视记者直呼"视觉核爆"。
这项融合物理力学的民间艺术暗藏玄机:采用野生榆木烧制的0.5厘米厚铁片,配以5-10年树龄野生木炭,由传承人按"百年秘方"调配装笼;花杆底部的轴承齿轮系统精准控制转速,使铁花飞溅轨迹呈完美对称,实现"四面观众皆可赏"的全景体验。
"铁花落在身上就是勋章。"第六代传承人邢义武撩起衣袖,露出布满烫疤的手臂。这位44岁的村支书自2011年接棒,将人力摇杆升级为电机驱动,使表演安全性提升70%,并开发出"春赏绕花、秋看桃花"的全年文旅模式。其团队通过抖音直播吸引超百万网友关注,2025年清明山桃花节期间,更首创"铁花映桃林"的沉浸式体验,单日游客突破3万人次。
目前全县仅存6位传承人,最年轻的已44岁。为破解传承困境,当地政府将绕花纳入"千年陶乡"文旅品牌,建成11处特色民宿,并与传媒公司合作开发研学课程,让这项"最安全烟花秀"走进校园。
"我们要让世界看见中国式浪漫!"邢义武团队正与文旅部非遗司合作,计划2025年启动国际巡演。在4月20日刚落幕的"三祖合韵·祈福绕花"实景演出中,直径45米的九龙雕塑与60米铁花环交相辉映,重现黄帝合符釜山的历史场景,吸引海内外游客驻足。
当铁水在夜空中化作万千星辰,这场跨越三个世纪的文明对话仍在继续。从牧羊人手中的驱兽火笼,到如今登陆国际舞台的非遗瑰宝,"绕花"不仅淬炼着钢铁与火焰的物理定律,更承载着中华文明对自然力的诗意驯服。64岁的老艺人邢义武常说:"每簇铁花里都藏着老祖宗的智慧密码。"而今,这簇千年火种正以年均30%的增速燎原——它点燃的不仅是太行山区的文旅经济,更让世界看见:中国式浪漫,从来都是脚沾泥土的创造,是传统与现代共振的文明之光。当非遗走出深山,铁水浇铸的不仅是艺术之花,更是一个古老民族走向世界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