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滦河石屑纷飞中,触摸中华文明跳动的脉搏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星河中,民间艺术如同一颗颗闪耀的繁星,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领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滦河石雕的独特魅力。

滦河,这条孕育了无数传奇的河流,发源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奔腾不息地流经多个地区,最终奔流入海。耸立的群山与纵横的沟壑,为滦河孕育了丰富的奇石资源。无数大小石块被山洪卷入滦河,历经千万年的冲击磨砺,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滦河卵石。这些卵石凝聚着燕赵大地之灵气、燕山山脉之精华,石质细腻、色泽鲜艳,石种齐全且品味颇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滦河石打造成极具观赏价值的石质艺术品,它们既有形、质、色、纹之美,又具瘦、透、漏、皱之奇。

WPS图片(1).jpeg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就已发现滦河石的自然之美,并加以利用。在迁西西寨遗址考古挖掘中,出土了一批如石雕双人头像、裸乳女人像等精美绝伦的史前石雕文物,这些文物是滦河流域珍贵的艺术与历史双重价值的见证。

WPS图片(1).jpeg

滦河石雕这一艺术形式,以滦河石为载体,经过构思创意、加工打磨,最终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当代艺术家王泳心,出身于书画世家,受家庭艺术氛围熏陶,自幼酷爱绘画与雕刻。他对滦河石材进行了深刻系统的归纳、分类研究,将其分为腊石、俏色石、墨石、叠层石、火山玛瑙容积石等六大系列。在母亲的传授及多方拜师求艺后,王泳心于 1996 年开始滦河石的雕刻创作。

滦河石雕作品的制作工艺极为讲究。首先根据卵石的色差、纹理进行线描构图,描绘线稿,定型无误后,利用粗刀淋水打坯。待局部雏形具备,再用细刀逐步刻画,直至开脸精细雕琢完毕。接着,用粗砂进行初步打磨,随后逐步替换更细的砂,直到作品表面光滑无瑕疵,再用皮轮加抛光粉打光。之后,清水洗净,题名落款,然后加温蒸热直至作品烫手,使其结构蓬松质变,趁热上蜡,待蜡吃进作品里层,随手擦掉浮蜡。如此,每件作品都遵循原石原色随形立意,达到天人合一、独一无二的效果。王泳心创作的《不劳不获》《自在禅》《锄禾》等二百余件作品,深得美术界名家们的认可和称道,并被视为珍宝收藏。

WPS图片(1).jpeg

蔡润川,滦河奇石协会副会长,与滦河奇石的缘分始于一次滦河边的漫步。一块纹理独特的石头吸引了他,从此他踏上探索之路。从最初收集奇石,到萌生雕刻想法,他克服了没有专业老师指导的困难,四处搜集资料,参考书籍,学习不同雕刻技巧,借鉴大师作品,逐渐掌握滦河奇石雕刻的要领,成为业内佼佼者。他创作的作品蕴含着对滦河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悟,在各类展览中多次亮相,广受好评。线下有许多石友找他定制作品,每年能有 5 - 6 万的收入。同时,他积极参与协会活动,分享经验心得,宣传迁西滦河奇石文化,为当地文旅资源推广起到积极作用。

WPS图片(1).jpeg

如今,滦河石雕在传承人的努力下,不断绽放新的光彩。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滦河文化的生动体现。相信在未来,滦河石雕这朵民间艺术之花,将在中华大地开得更加绚烂。让我们共同期待,见证它续写更多的艺术传奇。


注:本文转载自注:本文转载自中国配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