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王——翡翠


翡翠名称来源有几种说法,一说来自鸟名,这种鸟羽毛非常鲜艳,雄性的羽毛呈红色,名翡鸟(又名赤羽鸟),雌性羽毛呈绿色,名翠鸟(又名绿羽鸟),合称翡翠,所以,行业内有翡为公,翠为母说法。明朝时,缅甸玉传入中国后,就冠以“翡翠”之名。另一说古代“翠”专指新疆和田出产的绿玉,翡翠传入中国后,为了与和田绿玉区分,称其为“非翠”,后渐演变为“翡翠”。

 82438933a8b3464ca2c1bdca6cac02f.png

翡翠在中国的历史悠久,根据《芸草合编》的成书年份可以断定,早在明代成化年间(1465 1487)翡翠就被正式开采,不久便成为腾冲人的贸易货品;明代中前期,除明王朝强制开采外,翡翠贸易在民间并没有形成规模,直至明代晚期,中缅边境相对稳定,翡翠贸易才逐渐发展起来c158c67b6e0daeaa61eda7c5e986397.png

c158c67b6e0daeaa61eda7c5e986397.png

但早期翡翠并不名贵,身价也不高,不为世人所重视。清代著名文学家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记余幼时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干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以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盖相距五六十年,物价不同已如此,况隔越数百年乎。”这种“不以玉视翡翠”的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着翡翠为人接受的程度。但是,仅仅经过了五六十年的流传,翡翠的价格就大幅超过了白玉。

7f23741a66985c3cf54659e8d3f731d.png 

在清朝年间,翡翠几乎是所有人都热爱的一种宝物,不仅是帝皇以及百官等贵族人士,发展到最后,就连平民百姓对于这种宝石也争相追捧着。尤其在慈禧太后掌权时期,翡翠的风头更为鼎盛,她这一生翡翠艺术品的收藏众多,项链、手链、吊坠、耳环、桌椅,应有尽有。

6598d110a6c64496c967f60e06fe50e.png 

时至今日,翡翠戴着“玉石之王”的桂冠一跃成为玉石家族的王者, 如今在国内已经形成了独有的翡翠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玉文化中不可或缺、浓墨重彩的一页。